【习俗】"六月初六是鬼节,夜有鬼担西瓜",老辈人说今夜不出门!
来了,坐,喝杯茶。
今天我们聊点不一样的话题,
关于潮汕人的鬼神文化。
鬼神的崇奉是唯心的,
但几千年的鬼神文化从没没落过,

鬼魂观念本是原始鬼神信仰
和因果报应、生死轮回观念影响的结果,
是虚幻、想象的产物。
但不知不觉中,
鬼已经悄悄进入我们的生活,
成为了一种文化。
接纳这种不能忽视的现象。
最好的方式是了解传说的起源,
农历六月初六,
就是传说“鬼担西瓜”的日子,
六月初五晚上11点一过,
预示着长达两月的“鬼月”开始,
这一夜,
阴间的鬼魂会成群结队
肩挑西瓜(骷髅)走进民间各处,
过“鬼月”,
直到中元节(农历七月半)
享受完阳间祭拜后才满载而归。

大人们都说“要吃西瓜就赶紧吃,
到六月初六,鬼仔担西瓜就不好吃啦”。
六月初六,在潮汕地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呢?
为什么这一天,就有“鬼仔担西瓜”一说?
为什么在六月初六前一天晚上,
大人们叫我们要早点回家?
☟☟☟
到底“鬼担西瓜”有什么故事呢?
请听我们慢慢道来...

传说一

鬼是要担西瓜去撑饱饱,然后等到鬼门关大开的时候,好去投胎。所以有了“六月初六——鬼担西瓜”这一潮汕传说。

传说二

去年六月初六后,今年六月初五前去世的人(称为“新鬼”,只限一年内去世的),会在六月初六子时(就是12点到2点)过奈何桥,过桥之前,家里都在六月初五晚上祭拜,所以新鬼都要回家。家里有新去世的,就不用插桃枝,以免新鬼进不了家门;没新去世的就都在门窗上插桃枝,以免有进错门的。
担西瓜的祭品中一定得有一个大西瓜和一块煮熟的猪肉,和一些别的没特定的祭品。西瓜用一个竹篮子装着,再用扁担一头串着篮子上的竹环,一头放地上,据说是让新鬼一头挑西瓜,一头挑着其它祭品过奈何桥,路上可以贿赂鬼差用的,以便顺利过桥。后来有一个人家里穷,没钱买肉,就给新去世的家里人拜了一个西瓜,新鬼在过奈何桥的时候,别的鬼都用肉贿赂鬼差,他没有肉,就给了鬼差一个西瓜,也得以顺利过桥。
后来每到六月初六,个个都用西瓜跟猪肉来作祭品。只是现在那种气氛少了些许,但传统做法依旧如故,说明该民俗以对潮人的影响有多深。

传说三

这,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。
很久以前,有个卖西瓜的汉子,居住在现在的虎头过去某村落,心地善良,所以生意特别好做。每年夏天,西瓜郎的瓜都进得很多,都推车到湘子桥头处卖,每夜卖完全部瓜的时候已是子时。在古代,已是很黑很黑的夜了,而桥头那边更是荒凉,但西瓜郎人正不怕鬼影,每夜都卖完瓜才披星戴月地回家,倒也无事。
却说这年的农历六月初一。
西瓜郎卖完了瓜又是深夜。西瓜郎哼着小调过了虎头。忽然,路边好象站着个白衣人!西瓜郎头皮一阵发麻,赶紧抓起了西瓜刀。哪知耳边响起的是女子银铃般的声音:“大哥不必惊慌,小女子不是贼人。”西瓜郎定睛一看,原来是个身穿白色衣裙的标致小女子。西瓜郎就说:“这么晚了,你怎还在这里呀?”女子说:“我在附近的亲戚家做客,太晚了,刚好大哥路过,不知道能不能送小女子归家呢?”
一问她的乡里,却比西瓜郎的还远。但西瓜郎是个好心人,就说:“好吧,你坐我的西瓜车,我推你回家吧。”夜更黑了,星更少了。到了进入女子乡里的小路时,女子就说:“这里停就好,我自己走回家,免得家人怀疑我不正经啊。”西瓜郎就放下白衣女子,自己才往回赶着夜路回家。
第二天,六月初二。
又是同样时候,西瓜郎又推着空车回家。又到了虎头。正要经过时,西瓜郎又觉眼前白影响动!
又是那女子的声音:“大哥好。”言谈间,女子告诉西瓜郎,她的亲戚是一个孤老太婆,最近身体不好,所以都要天天来服侍老人家到这么晚。于是,好心的西瓜郎又推着女子回家。
仍旧到了村头,女子就让他放下自己,走进夜幕中.。
第三天,六月初三。
这一夜,星星多了点,照着虎头的夜路。西瓜郎又经过虎头,但奇怪,怎不见女子来呢?西瓜郎心地很好,心想今晚她可能比较忙吧。如果自己走了,她回家无伴等下碰到坏人怎么办呢?西瓜郎就停下来,坐在自己的空车上等着。夜风很大,不凉。但很久,女子都没有出现。夜更黑了。西瓜郎心想,莫非她今晚不回家了么?于是,只好自己赶路回家。
第四天,六月初四。
这夜最黑了,连一点星光都没有。同样的时间,西瓜郎又经过了虎头。忽然,路边传来了哭声。白影又出现了。西瓜郎仔细一看,原来是那个女子,还是白衣白裙在风中飘荡。但她今晚怎在哭呢?西瓜郎于是上前安慰询问。
女子就哭哭啼啼地说出了自己的事情。原来,女子母亲早丧,父亲又娶进了一个后母,但后母生了个小男孩后就对她很不好。后来几乎天天打骂她,父亲是老实人又是怕老婆的,所以她生活过得很苦。而在昨晚,后母不让她出门,说是有媒婆来提亲。亲事是隔乡的一名富翁傻儿子,所以女子得知后怎么也不同意。但后母一心想攀高枝爱富贵,又收了媒婆的彩钱,就答应了下来。见女子不肯,就打骂她。
所以,女子恳求西瓜郎,千万帮她忙,带她暂时逃开吧。经不住女子的哀求,心太软的西瓜郎只好将她带回自己的家。西瓜郎是个单身汉,但也本分,将女子安顿在自己的屋里,,自己倒睡在窄小的厨房里。一夕无话,秋毫无犯。
第五天,六月初五。
女子又宿在西瓜郎家.。这天夜里,西瓜郎刚翻了下身,却见眼前白影一闪。眼前竟站着那个女子!西瓜郎连忙说:“你怎不睡,出来厨房干啥呀?”女子就哭了:“大哥,你是好人,经过这几天的事情。我知你是个好人,求你好人做到底吧!”西瓜郎这几天的相处,人非草木,却已生出了一份情,便忙说:“我帮啊!”
只见女子一下跪在地上,惊得西瓜郎忙乱地拉她。女子说:“小女子和大哥既已同处一室两夜了,再清白也是难以向人家交代了,但小女子不愿嫁给那个白痴,大哥也是个本分的生意人,如不嫌弃,小女子愿以身相许!”经过一夜的思考,西瓜郎也是有感情的,就约定明天一早就去女子家求亲。女子就说:“那我先回家等你来提亲吧,这样才符合礼法。”于是,天未亮时,女子就含泪告别西瓜郎,走了出去。
天全亮了,正是六月初六日。
西瓜郎换了新衣,带上了求亲的薄礼,赶到了那个小小的房屋,西瓜郎敲了门,一个中年汉子开了门。西瓜郎就问女子的名字,中年汉子说:“正是,什么事进来说吧。”叙茶过后,西瓜郎已知男的是女子的父亲。就跪了下去说出了求亲的事。“当'一声,女子父亲手中的茶杯落地!父亲的眼泪直流。“太晚了,太晚了”,老父亲眼泪纵横!西瓜郎大吃一惊,问:“太晚?她在哪里?”“你随我来吧”来到了村头的一片荒地,西瓜郎一眼认出正是每夜女子下车走回的地方。
老父亲指着不远一个坟墓:“你自己看吧!”
西瓜郎这一惊非同小可,扑上前一看碑文:爱女某某某之墓!天哪!!!怎女子就死了呢?父亲说:“都是她后母逼婚死的,我永远记得,她走的时候是上年的六月初六!”什么???上年的?西瓜郎一下呆住了!当夜,遵守约定的西瓜郎就在虎头遇见女子的地方,找了一棵树上吊了.。
因为他很守爱的约定,就决心以一死去追随“妻子',用生命来捍卫了自己的爱情誓言。人们很感动这段只有六天的人鬼恋,也对西瓜郎的坚贞很是敬佩。为永远纪念他及这段爱情,该两村的人一起约定将六月初六定为村的民俗节日,并在初五夜组织人们担着西瓜排队出来巡夜,以此纪念有情有义的西瓜郎。
后来,就演变成了
6月初5晚上12点到2点这个时间如果阳气比较弱的人很容易让恶鬼抓去帮他挑西瓜,送去奈何桥。
有了以上的传说,潮汕人就有个习惯,就是过了六月初六,西瓜一般就少吃了,一说鬼挑过的不吃,二说是鬼挑过的不甜。不过还有一个习惯,就是过了六月初六,买一整个西瓜回家的人,一般都会把西瓜先切成两半再拿进家门,说是六月六后的整个的西瓜是鬼挑过的,拿进家门得先切成两半再说,不过有些人买回自个家就没这么讲究啦,但买去别人家还是比较讲究这个的!

拓展延读

其实,六月初六,还是一个被遗忘的中国节日。
相传宋真宗偶得一梦,梦到天帝在六月初六赐给他经书,使其能够安治天下。得天意,为祥瑞之兆,因而降旨,把这天命名“天贶(kuàng)节”,并在泰山脚下修庙庆祝。贶(kuàng)是恩赐的意思。
陈元靓《岁时广记》载“国朝会要曰 :祥符四年正月,诏以六月六日天书再降日为天贶节,在京禁屠宰九日,诏诸路并禁。”
时至今日,南方一些地区还保留着这个节日,即便祝祭方式不尽相同,但仍在民间流传,至于因何而来,早无人问津。
民间传说,这天是龙王爷晒鳞日,也就是“晒龙袍”。人们坚信,在“六月六”这天晒衣衣不蛀,晒书书不蠹。民间谚语道:“六月六,晒红绿,不怕虫咬不怕蛀。”因此,六月六又名“晒虫节”、“晒霉日”。
在明代有“浣濯什器,沐发,浴猎犬”做法,相传这天是太阳生日,阳光特别强烈,凡是被这天晒过的东西,虫子就不会咬了。明代皇宫内也在这天大晒銮驾。于是乎,官府也在这天晒官服,士人晒书籍,僧人晒经卷。
据说,唐玄奘大师西天取经归途中,不慎将部分经书掉落水中,急忙捞起后,于石台上晾晒至干,并完好带回大唐。为纪念高僧西天取经之艰辛,寺院特于每年六月初六都会将经书从柜中取出,逐页翻开并用软刷拂去灰尘,重新装匣放回,“晒经节”因之又被称作“翻经节”。
六月初六天贶节就属此类。
入盛夏,暑气袭来的时令活动,主题围绕着祈谷与避暑。在皇帝下诏与天下人共乐后,民俗活动在轻松喜气的氛围中,由盛大祭祀,转向日常生活,人们服狶莶(Xī Xiān)、收瓜蒂、造神面、煎楮实、酿谷醋、解暑宴游,用鱼腥草煮水浇灌茉莉花,助其生长,将七月七的晒衣节调至这天,有万象更新的祈愿。
节日向来铺垫奇趣神话。人言:“六月六,百索子撂上屋。”这是为了让牛郎织女能够顺利在七月七相会,要在银河上搭桥。于是六月六这天,儿童们将端午节戴在手上的“百索子”扔上屋檐,让喜鹊衔去,架起鹊桥,使有情人得以相见。
不论人们现况怎样,前景几何,这些节日都从未遗落。
节日,它与生活休戚与共,着眼于当前,感到无微不至。人们也乐于自发的徜徉在节日氛围中,或欢乐,或哀伤,或参与到某一个环节,乐此不疲。情感的抒发,是蕴藏在千百年来这篇沃土上的钟灵毓秀,纯粹而踏实的抚育着每一个生灵,让他们的灵魂安然宁静,享受这来之不易的人生。
来源:潮人游记、网络等